不宜久留

网站的最终归宿,还是一步到位转移美国,如同那些一秒钟变美元的港币,又在几天后不知不觉成为什么货币基金的一部分。新加坡的整个机房被端,是idc老板的一拍脑袋,还是马来西亚的带宽更省,没人知道。

原始的通知方式

这么原始?邮寄支票?

对,还邮寄账单和增加代扣收款人。那种简单的地址,花园道1号,不如去弥敦道1号做头发。让人想起了县城的机关单位,只要写2个字,不知道地址证明该如何开。

该寄的卡不寄,寄了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,似乎怕你去澳门一掷千金。就当一个中转站吧,看到美元升值,既要又要难双全。转眼看到英镑的破9,更是心痒痒。

自由有多远 比爱罗多一天

那天在油麻地报刊轻轻松松买到了龙虎豹,毫无精神压力,后来又被巨幅盗版墙面的av店震撼,每个人都那么正经,好像选着什么普通电影,居然还有一个老太在快速翻找。这些在大陆永远无法出现的场景,在那边却是稀松平常,也许是特权阶层才不被抓的行业。可能今后的自由也一步步萎缩,直到蛇羹店的消失。未来会怎样,没人知道。

以前走马观花,觉得资本主义国家什么都要钱,动不动坐牢罚款,吐个痰也要1500,只差呼吸要上税了,但那种简单的自由,可能是多少人的流血流泪换来的,是朝鲜民族主义人民共和国人民无法理解的。想起那个经典移民话题,来加拿大越久,才会越觉得他好。

破7利弊几何

跑路台商一句“他们没经历过嘛”把所有问题说出,一句轻描淡写的话,时不时在脑里重复。一下说出了产业链转移导致的问题,日本原地踏步30年,台湾20多年没涨薪,未来可能一步步迈入低增长时代。有几个城市能真正转型为纯金融旅游转口贸易,只能说香港风水比较好,澳门就差一大截。回看那些高速增长的年代,商场人来人往历历在目,现在看到东南亚那些商场,也许就像台湾人看我们20年前那种感觉。

骑驴找马与信息不对称

这届中国女人得益于计划生育的底层互害,总以为可以在没有找到理想中富二代时,可以暂时寄居在屌丝身上,出现上海精算派的可以和你摆酒不能和你领证的先进性行为,知道哪天理想中高富帅从天而降,自己就可以脱离财米油盐生活。但问题在于,我不说你怎么知道,这个中国法院的原则,什么都靠一方自说自话,并没有什么权威认证,我随便说一句北京上海那些房子都是我的,哪个公司又是我的,就真是我的,有谁去证明,房产证营业执照刻章办证不是什么大问题。其实她们没想过的一点便是,资产到了一定级别,交配选择权变得容易起来,不需要用真爱为借口吊在看似免费的树上,而是考虑真爱持有成本过高,更换成本更高。跨越罗湖拱北关以后,发现选择多了起来。资本主义的世界简单许多,东南亚女子那种看到现金发自内心的微笑,是难以伪装的。再回头看那些子宫威胁的想象,无法理解百分比复利的阶层,怎么去理解百亿富豪的人生。

当3人吃一串鱼蛋

当时以为这届看着小红书长大的年轻人是为了诗和远方去旅行,推着巨型拉杆箱在街上前行,毫不考虑重量体积与便利,不知放了什么高深物品在里面。那天晚上为了体验一下正宗港式鱼蛋肠粉,在烤串店随便点一下又是50多不见,感慨这种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地方,食材价格都可以忽略不计,什么快餐价格都差不多。看到边上三个学生模样,2女1男在想办法分食一串鱼蛋,老板还说到拿3个碗要加3块于是变成3根竹签,总感觉他们还在等什么大餐其实并没有后续猛料,因为那种半成品店基本无需等待。

这一代充满矛盾的年轻人,面临经济衰退难找工作,自身盈利能力差又提出登月般的结婚要求,非常时常矛盾的消费背后,是计划生育的坚强后盾,6个钱包在为房产买房。看着人来人往,许多人的解决方案是,在尖沙咀吃着自带泡面晚上回深圳,唯一消费是13块的富豪雪糕,在维多利亚港拍照发小红书,证明来过也爱过香港不过如此,所以通关以后没带来报复性消费,该关的店还是关,就像澳门那一排排空店。

IT沙漠的职业选项

不管是中行香港,还是澳门保密局,在职业选项里都没有出现互联网,找了半天只能从类似行业里勉强选一个,不像人民币系统里办信用卡随便都能找到,还有细分类。难怪那些霍英东后代的采访里说,香港人希望孩子好好读书,将来做个律师会计师,有些人想做电商网站5千-1万没有创业预算,一时让人摸不着头脑。原来在那个离岸金融中心里,服务上市公司才是正事,不像rk人一毕业就立志有18亿股,稳收分红天天去金钱豹发小费。

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

原以为澳门是一个酒池肉林的画面,没想到感受到是养老型社会主义的气息,人们的平静出乎意料,不像香港街上时刻感到手停口停的戾气,毕竟没有横财的政府只能从房奴牙缝挤钱,没有养老金打工至死的痛,时刻体现在腰都弯不直的老人在卖烟,在那燥热的户外。

老城区关门的一条条店铺,街上萧条的经济掩盖不了大陆经济的衰退,反正60岁以后有特区政府派钱,廉租房几百块完全不成负担,这是建立在多少家破人亡一夜资产归零的尸骨上,找个烧腊难如登天,却到处是咖啡美食,毫无广东菜后裔的执着,倒是各地菜系普及,说明了为赌客服务的宗旨不会变。

什么触发机制

不知是浦发最近降薪潮终于感受到经济寒冬,还是被宁波银行豪迈放款进行中,触发大数据营销,在点验证码时打电话来推销分期卡。经过一番迷津这里点那里点,终于点到寄出。4万多这种不放眼里的额度,和招行自助搞搞都10万不成正比,可惜又是高利贷。最后重回宁波页面验证码,正正经经来一次3厘优惠券,无套路放款,想到当年走投无路去找二押套路贷,什么号称3厘10万砍头息3万,和香港电影黑社会拿刀大喊9出13归有一拼,还导致这几年每天骚扰电话不断,只有过年那几天才清醒,黑名单里无数这种垃圾推销业务,为什么总是加不完,谁能给我答案。

也许是过账招行导致又触发什么机制,下午来一个e招贷推销短信,似乎不搞个1.5分息套死你不罢休,5厘都不想搞啦,你们就别幻想了。

招行法则 罗的原则

原以为满街都是百万资产无负债,千万在一线城市只是入门小咖,资产过亿在香港根本没人正眼看,算不上什么人物,但招行年报披露了一个问题,五十至千万资产,只占了2-3%的水平,这好像和前段时间偶然看到一个招米值不谋而合,信用卡随便刷就有10万并没有那么普及,抖音朋友圈那些炫富式的新闻联播,其实可以包装出来,毕竟只是出现几秒或一个静态图片。原来我的估算又错了,没那么多的百亿富豪,去新加坡那波三千万美元以上的也只是四千多人,占14亿和香港七百多万又有多少。当然可以用这种边缘小行说明不了问题,四大行的数据才有代表性,这类理由来麻痹自己,只能说这是一个缩影,真实的人生并非如此,大部分人在网上一上来就说我朋友如何如何你这些店铺不算什么,按照这种理论,我朋友的朋友有黑卡可以买飞机跑路不是更牛逼。

消费的泡泡

不知是让大陆旅游团感受与大陆相同的物价,还是港人特有的灵活,平价团感受的是无需融入当地夸张物价的消费,酒店插座也自带转换接口,10块一瓶的蒸馏水也准备好了,满街25~30的快餐店随便吃。和当年随便一碗面50双拼100的夸张成对比。但一去便利店发现一切都是假象,随便买买零食可能就破100,那种买水的肉痛恐怕是陆客最大的痛,毕竟3块可以搞一大瓶的价值观很难改变,买菜软件9块一大箱。

这种消费泡泡可以把不同来源地的人框在当地,比如菲佣十多年没涨价,现在看来工资相当廉价,在当地国却很高端,还要这个考试那样签约,搞得很正规一样。包吃住一下解决了最大开支,把钱寄回去盖楼的人生理想得到实现。原来百亿富豪在岛内作威作福疯狂撒钱,前几年被迫前往新加坡,导致那些看不懂的高端消费不存在了,连早茶店都顶不住被迫转型快餐店。

最短的面试

电信诈骗的大规模成功,建立在老妇女的精神信仰上,那种相信路边随便要个电话就能相亲成功,死心塌地一辈子的幼稚,不知她们心里寻求的是白马王子,有花不完的钱还对她专一。最后回到现实,便是不断问你做什么工作,解释半天还是无法理解得出结论原来是没事做的。有时候感觉人类认知差距大到跨越物种,对种地的二代来说,股息顶利息的重大意义在哪里,负债率控制在什么范围内风险可控,有几个人在意什么外汇额度。

昨天经历了史上最短面试,10多分钟后留我一人面对2杯柠檬茶,原以为是缓解尴尬的道具,没想到最后更尴尬,回去以后另一杯发挥作用,在麻辣面和藤椒鸡去辣去油方面成效显著。

百万授信一小步

不知是央行大放水,还是太久没有认认真真去贷款,就像某军骚扰没有认真拒绝那样正经去银行,随便玩票发现额度已经超出预期。从偏远村镇农信社到中环大楼,不知他们之间存在什么联系,那些资料的真真假假,虚虚实实,能否匹配那些大楼的正经,也许他们做的不是万为单位的事,而是亿。

美联储的请客吃饭

原以为这次旅行报销来源于美联储的一加到底,回来后还在为诈骗扫码机不能用,大骂乱收70手续费,马上来了一个xrkn.com域名卖出短信,平复一下心情,至少抵消了一部分路费,还有那天卡拉OK的痛。回来以后瞬间到了手机和电力时代,网约车已经被电动车占据,根本不管油费是否破10,还是香港人硬顶的18。在滴滴拼车的时候,突然想此时如果订个外卖到了马上就有吃,外包的服务业省去了司机和厨师的职位,服务业转型岌岌可危。

殖民地的严刑峻法

13年经济几乎没有进展,和日本失去的30年有一拼,如果港币的最后堡垒失守,还剩下什么优势,无计划生育还是免签100国,突然冒出深圳北周边城中村才是性价比之王,楼下的烧腊也很正宗,搞什么人才引进,真正的人才不需要那些条件的限制。如果一家三四口挤在15~30平米的空间,有些人在燥热40度的天气没有冷气,在上下坡的没有人影的直射太阳下走路去坐地铁小巴,常年喝着10块一瓶的蒸馏水,吐痰罚款1500,衣服挂外面罚几千,100一包的烟,公共场所抽烟罚几千,放无人机也会面临刑事诉讼,入境逾期也来这么一句,随便转账又来一句洗钱坐牢几十年罚500万,到底战战兢兢是为了什么,难道为了表面上看起来素质很高,然后转眼去找比他低层的人抱怨。这些移民地时期遗留下的法律,让人想起印度警察拿着棍子乱打的电影画面。在那种制度下过得神经过于紧绷,疲于奔命为了供楼,搞到最后没有养老金,成为服务业用完即弃的皮囊,那些财团大楼与你何干,真正的幕后黑手也许在迪拜晒太阳,还是拥抱大湾区吧,身在局中的打工人们。

晚清的执着

当工银亚洲的客服经理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,说出现在开户不容易,不像吃个叉烧饭那么简单时,我差点笑喷。不知注册一个支付宝要多长时间,大陆已经是智能柜台直接吐卡,只是吃个叉烧包的时间,还被嫌弃卡太多为什么信用卡不能单独办,但还要装作很认同的样子说下去。其实本质问题是党支部一个文件到银监局,为了那些捞了几亿的没地方跑路,于是港岛的国内银行有同样的说辞,什么旅行证件不行,其他偏远区的就行。看着这些说着广东话的晚清后裔,落后了互联网时代10年却浑然不知,不时有点伤感,因为这是即将被淘汰的行业,他们还以为是一个很高大上的职业。想到前几年花旗银行直接甩掉个人业务,现在看来是正确选择,街上也没网点,东亚银行经常来电骚扰,还强调在转型,说明危机感还存在,不像那些顽固的老牌当铺,还有什么保险箱专人服务,老人拿着存折进进出出笑得乐哈哈,《夺命金》里气息的理财经理,输了算你赢了平分和诈骗一样的理财产品。这一切镜头仿佛回到90年代,那个纯靠手工审核的年代,写支票搞得有来有去的年代。

错失的年代

4G,现金,提款卡,小巴士,摩托车,共享单车与电瓶车的坟墓,高铁才通车就封关三年,100块的烟,火爆的银行网点,勉强的移动支付,错失互联网时代的香港,最后的堡垒是不是港币与美元的自由兑换。

回到20年前的银行体验,浪费了大量时间在等候上,坐在位置上半小时不动屁股,就像要粘上去一样,殊不知网点最后都要被淘汰,顽固地坚守那些复印件的意义是什么,事无巨细审核资料半天,卡还要等做完寄送,和当年兴业银行自动柜员机秒出卡的体验成反比。美元体系的人工审核,浪费了大量时间在无意义的事情上,再想到支付宝微信那种无脑注册,简直是小题大做。但经历了痛苦的等待以后,总算迎来曙光,绑定了久未的僵尸账号,美元的自由和免手续费马上凸现,拥有港人无限外汇额度的特权,加上大陆身份证的信用卡过桥非正规融资特权,一下把无中生股息一词得到显现。资金出入和兑换自由就像在本地,再也不会那么费力。